2020年2月22日 星期六

印巴應對軍事衝突危機的策略


印度與巴基斯坦最近發生軍事衝突,各自一度關閉領空與機場。這起事件成為自1971年以來兩國最為嚴重衝突事件。儘管雙方的危機不會演變成為核武戰爭,但足以影響南亞未來的政治局勢。



印度與巴基斯坦曾於2003年簽署停戰協議,並且也在2018年簽署諒解備忘錄。協議與備忘錄均提及,倘若兩國邊境出現任何衝突,將各自採取限制行動,並授權當地指揮官利用現有的熱線機制與會議解決問題。然而,兩國政治對話停滯不前,使得兩國並未真正落實停戰協議,並且也缺少解決衝突的規範與程序、非軍事區、中立的軍事觀察員與聯合委員會等機制,減少雙方片面違反停火協議的可能性,以致於在多次衝突當中僅能取決於政治意願進行和解,而政治意願卻往往難以阻擋國內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

季辛吉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提到,有限戰爭需有基本規則,藉以訂定軍事目標與政治目標的關係。在論理上,政治領導階層需要訂定有限戰爭範圍,印度在進行軍事空襲與邊境砲擊過後,並無後續軍事行動。印度莫迪政府應不願讓情勢惡化到除戰爭以外別無轉圜餘地。於是,印度在實施軍事空襲行動後,最佳選擇是轉向從外交與經濟層面進一步孤立巴基斯坦。

就在恐怖攻擊後,印度隨即取消對巴國的最惠國待遇,來自巴國貨物關稅增加至200%,這也意味著印度要停止與巴基斯坦的任何交易行為。再者,印度在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要求將巴國暫列灰名單中,讓巴國難以獲得國際貸款。

為對抗來自印度的強制性政策,巴國則選擇國際聯盟方式化解衝突。然而,此種國際隔離政策仍有侷限,中國利用「中巴經濟合作走廊」鞏固「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巴國也對於中東地區展開巴國版的「西向政策」,尋求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貿易投資,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也向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尋求協助,美國因為阿富汗以及與塔利班和談問題,需要來自巴國協助,讓華府不願在與北韓談判無解狀況下,使南亞的局勢進一步惡化。

伊姆蘭汗與他所屬的「巴基斯坦正義運動黨」(PTI)在去年受到軍方支持當選總理,並且在去年國會選舉中有許多抱持激進主義議員進入國會,意味著巴國難以大幅度改善與印度關係,而且PTI不太可能從喀什米爾問題退卻。但是,巴國政府也不願讓危機升高,此種情勢發展將會影響伊姆蘭汗促進經濟發展的競選承諾。伊姆蘭汗主動交還被巴基斯坦軍方俘獲的飛行員,並開放空域,企圖改變國際形象化解此次危機,可以看到巴國政府所制訂的乃是一種積極、並視對手反應的相對應戰略。

儘管如此,不應忽略南亞走向較糟的可能結果。倘若印度的目的在於斬斷喀什米爾境內恐怖組織與巴國三軍情報局的密切關係,僅依靠空襲行動並不太可能實現此一戰略目標,但卻可以讓巴國政府面臨國際壓力,要求中斷對恐怖組織的支持,只是巴國向來無視於來自國際社會乃至美國的壓力,也甚少正面回應此種譴責,反而會增加巴國內部反印度情緒,或加劇在印度境內的恐怖攻擊行動。
發表於旺報,2019/03/06

美日菲壓縮中國在南海的戰略自由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R. Marcos)於2023年2月8日協同第一夫人路易絲•阿拉內塔•馬可仕(Louise Araneta-Marcos)訪問日本。在進行國事訪問期間,會晤日本天皇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此為小馬可仕總統於2022年6月30日就任菲國總統後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