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2日 星期六

新冠肺炎催生防疫共同體?

持續延燒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兩岸關係形成新一波的對抗,影響所及,就是兩岸關係中產生新的論述,比較明顯的是從「安全化」概念所建立新的安全觀,對未來兩岸關係影響深遠。



安全化的主要論點是認為,安全是一種「言外之言」的語言行為,藉由將某項事務標示為「安全問題」,即可成為一項問題。也就是,安全化的行為者會透過語言表述特定主體受到威脅時,要求採取特定的措施以確保行為主體的生存與存續。

這項安全問題從正常的政治領域轉移到緊急政治領域,可以繞過多重決策領域迅速解決問題。所以為了安全起見,這意味著安全不再是任何過去既定的意涵,可以是行為主體所說的各項內容,使得安全成為社會與互為主體的建構。

為了讓威脅成為安全問題,成功的「安全化」包括3項步驟:確定存在的威脅、緊急行動、打破規則對於內部單位的掣肘。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正符合這3項安全化的論述。其中包括:

一、人員的流動會造成病毒擴散;二、在高流行地區,對於地方政府與國家的穩定受到威脅;三、除人員死亡外,新冠肺炎可能進一步造成社會衝突。於是,安全化的論述關鍵在於不同的場域中,強調這些場域的脆弱性與威脅,進而影響與改變組織與生存策略。最重要的是,支持安全化的決策者試圖透過如何看待這種過程,以確定越來越多的安全化對象與政策。

在武漢疫情已經擴散之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1月20日提及疫情已處於「加快蔓延的嚴重形勢」,要求黨政各級領導幹部,需要深入防疫第一線。從此,大陸正式把新冠肺炎視為安全威脅。

在這之後,大陸各個省市紛紛祭出防範疫情擴散的措施,諸如封城、封省、停工與停課、關閉機場與交通樞紐、啟動社區封閉式管理、嚴格管控防疫物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每日公布最新疫情、湖北開始變更病患的收治策略等。

官方此時已更重視由疫情所延伸的安全問題,政府也開始嚴格管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項所能使用的防疫工作,習近平後來更說到「確保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而台灣在防疫方面,嚴格管控國境安全與管控口罩等防疫物資,也強調讓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為醫療人權的重要性。在「國內防疫為優先」的前提下,政府率先禁止防疫物資出口,行政院長蘇貞昌並表示「自救才能救人」。

事實上,通過言語行為所提出的安全性主張不僅是描述性質,也會因為改變問題的解決方式來改變現實狀況,原本《想像共同體》的作者安德森認為台灣做為移民社會因抗拒來自母國的壓迫,才會出現台灣的民族主義。然而,一場新冠肺炎反而讓台灣建構出「防疫共同體」的總體意識,這種兼具民族主義性質的防疫意識,反而變成對大陸新的對抗意識。

與安全化概念相反的則是「去安全化」過程,就是將問題從緊急事件模式轉變到一般性商談的過程。為了避免對抗意識持續下去,當疫情過去之後,兩岸如何在「後武漢肺炎」時代建立新的互動模式,將考驗兩岸政府的智慧。
發表於旺報,2020/02/17

美日菲壓縮中國在南海的戰略自由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R. Marcos)於2023年2月8日協同第一夫人路易絲•阿拉內塔•馬可仕(Louise Araneta-Marcos)訪問日本。在進行國事訪問期間,會晤日本天皇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此為小馬可仕總統於2022年6月30日就任菲國總統後首次...